人機互動設計
對於人機介面的認識大家都不太陌生,維基百科定義得非常清楚
人機互動(英文:Human–Computer Interaction,簡稱HCI),是一門研究系統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學問。系統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機器,也可以是電腦化的系統和軟體。人機互動介面通常是指用戶可見的部分。用戶透過人機互動介面與系統交流,並進行操作。
人機互動設計在談的是透過設計讓使用者更容易的理解、操作機器來達成目標。易用性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所產生,其中包含了許許多多常聽到的概念,例如:人本設計、預設用途、指意、回饋、概念模型、限制、易視性等。
移動設備的時代,介面的設計當然也必須符合上面提到的這些原則下去做,但有一點與過去非常不同,而且也應該被考慮的那就是使用的情境。
考慮「環境」來進行設計
移動設備幾乎無時無刻地跟著使用者,使用情境隨者人們的所處的位置、環境也有所不同。
使用環境的不同將導致這些環境因素改變:
- 光線
大太陽底下、陰暗的房間 - 聲音
吵雜的市場、安靜的圖書館 - 網路
家裡的 Wifi、搭捷運通勤 - 姿態
捷運上、辦公室、舒服的沙發、床上 - 水平或垂直
在家裡看電影、捷運上站著看電影 - 使用時間
通勤、午休、睡前
隨著環境的改變,上述各項都會被影響,不同情境下使用情境差異非常的大,設計時必須考慮使用環境的各種情況,並且進行詳細的分析,並擬定不同的策略,提供更為恰當的資訊、操作方式給使用者!
手機與電腦最大的差別之一就在不斷改變的使用環境
以活動為中心的設計
設計的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一種「以活動為中心的設計」的概念,裡面提到:「人們在固定「情境」下的活動行為往往類似,專注於人的活動而不是個人的特質進行設計,用人的活動來介面產品及其結構,將產品概念模式建構在活動概念模型的基礎上」,也充分說明將「環境」因素考慮到產品設計的重要性!
參考書目
設計的心理學 — Donald A. Norman 著